山东:“互联网+”思维助力文化发展

时间:2016-02-18

  原标题:山东:“互联网+”思维助力文化发展

  在文化建设中,用好“互联网+”平台,不仅能够高效、及时地传递各类信息,也有助于推动文化政策在各个层级的辐射,从而更好地对接百姓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

  近年来,山东文化主管部门以省文化厅网站为依托,拓展“文化山东”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推动转变职能、狠抓监督落实,走出了一条“互联网+”思维下主动适应新常态、提升群众满意度的创新发展之路,也带来了政府决策的务实化、透明化。

  拓宽服务对接大众需求

  春节期间,如何让大众了解到丰富多彩的年俗、非遗等文化活动信息?在山东省文化厅官网上的展演公告一栏,有关院团演出、美术展览、群文活动的安排,在第一时间就已挂出,像“尼山书院2月份活动安排”等信息,一经发布,便有数百人次的点击量。

  这是山东文化主管部门依托互联网开展文化服务的一个缩影。

  网上办事也让不同层级间的互动更频繁。周瑞是博兴县扽腔剧团负责人,不久前,通过网上公示,他得知该团申报的扽腔小戏《廉政灶》入选2015—2016年度“山东地方戏振兴与京剧保护扶持工程”。周瑞坦言,在网上申报项目省去了中间环节的车马周折,而借助官方网站上发布的一些信息,有关剧目展演、项目申报、演员培训等戏曲发展动态,都能及时掌握。

  互动交流、网上办事等服务项目的开设,不仅为群众带来了便利,也促进了政府决策,提升了工作效率。因群众反映基层难见高水平的文艺节目,省文化厅推开了“全省农村(社区)文化小广场建设”“一年一村一场戏工程”;针对基层院团发展困境,2015年,山东建立涵盖选题立项、加工提高、演出奖励等多个环节的艺术创作“全链条”扶持机制……而对于反馈到省文化厅官网的群众来信,也有着明确的答复时限——一般咨询事项,2天内答复;投诉反映问题的,经查实后,5天至10天内回复。

  多元平台形成畅通渠道

  山东省“两会”期间,如《政府工作报告》文化部分,代表、委员热议重建齐鲁文化“百家争鸣”之态等讯息,通过省文化厅官方网站、“文化山东”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后,引起了强烈反响。“官方活动借助多元媒介实现上传下达,既保证了上层声音及时传递到基层群众中,又有助于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交流、学习。”基层文化工作者张长春说。

  运用“互联网+”思维,山东省文化厅盘活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及手机客户端等平台,让传统网络与新媒体充分联动,使文化资源辐射到基层,实现了网上与网下、系统内与系统外、干部与群众的良性互动。

  2015年12月1日实施的《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规定,每年农历腊月廿三至次年正月初二为“非遗月”。1月29日晚,首个非遗月的启动仪式在济南历山剧院举办。通过提前设置话题预热、当天“微直播”等线上互动,山东在挖掘与保护传统戏剧、手工艺等方面的系列成果得以充分展示,而像商家大鼓、柳毅传说等非遗项目,在“文化山东”政务微博的“非遗看山东”专栏都有详细的梳理与解读,并吸引了177.7万网友阅读。此外,该政务微博所开设的“文风博览”“经典收藏”等话题,既是文化系统日常工作的及时总结,又带来了广泛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