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突破低幼化 打造民族创意品牌 --从《大圣归来》到《大鱼海棠》

时间:2016-08-08

2015年《大圣归来》以黑马之势强势逆袭暑期档,2016年国产动画《大鱼海棠》、《摇滚藏獒》再度成为中国影迷暑期期待。一边盛情消费,一边痴迷吐槽,且先3不说相 较去年的票房差距,单就国产原创动画近几年的发展态势,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已实属不易。文化产业频道特约专家、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指出, 国产动画电影的升级转型需要加速突破低幼化,以创意为驱动核心,在此基础上实现文化自信与民族文化的现代化转换、电影化呈现,并指出中国动画电影民族化, 归根结底是要在中国动画遗产和世界动画现代性之间找到平衡点来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精神,体现中国力量;在此基础上,尽最大的努力获得全世界的认可,实 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的有效国际传播。

  《大鱼海棠》承续了去年《大圣归来》的高水准姿态,成为今年暑期档国产动画电影的标志性作品。两部作品各有所长,《大鱼海棠》精于民族韵味的描 摹,笔者虽没有“苦等12年”的情结,但在观影过程中却被带“入戏”,深受感动。影片在故事架构、情节推进和人物情感设计上虽有差强人意之处,但场景设计 和美术质感颇具唯美气质,令人回肠荡气,是当下中国动画电影风格化的佼佼者。同期的《摇滚藏獒》则是由中国投资制作,好莱坞动画团队在技术上鼎力相助的合 拍产品,严格按照类型标准配置各种“场景性”元素,将动画片与音乐片有机结合,影片散发着阳光的正能量,是一部覆盖全年龄段的“合家欢”动画。两部佳作虽 然风格相异,但是在挖掘本土IP、追求高水准技术,民族化风格推进以及中国故事讲述等方向的努力是值得称道的。

  国产原创动画电影在市场层面长期呈现滞后状态,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实属不易,中国动画电影创作也迎来转折的微光,一方面得益于中国电影产业化高速发展、中国电影市场空间不断拓展的结果,另一方面更是中国动画电影人厚积薄发、呕心沥血的结晶,值得中国电影和观众一同精心呵护,相伴前行。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国产动画电影以及动画电影产业的升级转型才刚刚拉开序幕,前路仍旧崎岖,并且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

  加速突破低幼化

  动画电影在中国长期被视为儿童专属品,这种意识也引导了中国动画的创作倾向,其负面效应突出表现为动画作品的“低幼化”及由此引致的观众群体低 龄化。在当前中国电影产业蓬勃发展的态势下,中国动画电影经过十几年的精心培育,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急需突破“低幼化”的创作瓶颈。去年《大圣归来》在 暑期档连创票房奇迹成为国产动画的“强心针”,广电总局随后指示要“改变国产动画的低幼定位,制作多年龄全年龄动画片”。相比于过去的单纯各种补贴政策,“改变低幼”是扩大国产动画电影创作格局、产业格局的重大举措,也是当下二次元文化日益流行、二次元文化消费群体持续扩大的必然要求。

  中国80、90后观众深受日本、美国动漫的影响,二次元消费已成为他们的生活常态,其消费主体也与主流电影观众和互联网活跃用户两个群体高度重 合,为非低龄化动画打下了良好的受众基础。因此在多年龄段动画中,当前国产青年向的动画产品以青年人群甚至更大年龄阶段的人群为目标受众来培养动漫IP,关注青年群体的二次元娱乐诉求,以网络和移动终端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为主要传播渠道,在此基础上衍生亚文化和后产品,成为国内二次元文化新的市场增长点。2011 年以来,青年向动画电影创作呈现抬头之势,正在形成集群化创作。在《魁拔》系列遭遇口碑和票房两极分化后,《大圣归来》重塑了电影市场对动画电影的信心, 《大鱼海棠》、《秦时明月》、《十万个冷笑话》、《小门神》等动画电影作为摆脱低幼倾向、二次元转战大银幕的代表性作品,受到了市场不同程度的认可,显示 出了不容忽视更不容低估的发展前景。

  突破低幼化的另一维度则是全年龄段动画的开发,其重要代表是“合家欢”动画。“合家欢”电影是当下中国电影 市场的弱项,“阖家观影”要求涵盖全年龄段观众,一方面让大年龄观众群体感到“不幼稚”,另一方面更要让以儿童为主的未成年人感到“有趣”并且有助于人生 启迪、心灵成长,从而产生更多的获得感。这是“合家欢”电影的中心、核心诉求,而动画与喜剧强势的亲和力使其具备“合家欢”的天然属性。当下中国电影市场 “合家欢”的双标杆是《大圣归来》和迪斯尼动画片《疯狂动物城》,两部影片均是在上映初期排片受到挤压的情况下成功逆袭,在弱势档期打破中国动画电影票房 纪录。之所以能够在逆境中创造记录,很大程度上在于其合家欢特性和品质。这类动画电影胜在年龄覆盖度大,能够最大限度的占据市场观众,加以强化发展,“合 家欢”动画电影当能突破自身档期限制因素,在暑期档甚至春节档都将大有可为。

  创意作为驱动核心

  事实上,突破低幼化仅是中国电影产业发展、中国电影市场拓展延伸对国产动画电影的初步要求,距离成熟的动画电影创作和产业升级还有相当距离。 《大圣归来》和《大鱼海棠》的高票房效应,已引发各路资本扎堆涌入动画市场,随着竞争的加剧,长期以来国产动画创作依赖政府补贴的发展模式或将改善;但在 未来国产动漫企业要想成为中国的迪斯尼、皮克斯、吉卜力,应将产业驱动核心从资本转向创意和品牌培育。

  动画电影相对真人电影而言,制作周期长,劳动强度大。《大圣归来》和《大鱼海棠》对外宣传制作周期分别为八年和十二年,即便如此长时间的精耕细作,两部影片也非臻于完美。当前中国动画在技术层面已无阻碍,缺乏的是与技术相结合的创意能力、想象能力,包括创意能力、想象能力的实现途径、手段和方法。很多中国动漫企业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开始承接外包项目,在基础加工、市场运作和人才培养方面已经奠定了产业基础,但 由于承接业务主要集中在中间加工环节,在概念脚本、故事版为主的前端创意和后期制作、新技术研发方面缺乏实用型人才,面临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创意、技术型 产业拓展的困境。事实上,创意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原创动画电影发展的瓶颈乃至短板,“木桶效应”不断发生(包括《大鱼海棠)。近年来有部分成功的外国动画电影如《花木兰》、《功夫熊猫》系列等,借鉴并融合了大量的中国元素,甚至在美学风格上也有相当中国化的表现和呈现。究其原因,就在于好莱坞强大的前端创意输出与移植故事、人物的能力,以及技术支撑下的创意实现能力相得益彰。

  当前中国的动漫电影产业也正沿着创意和技术并行的模式探索前进。在这个意义上,《大圣归来》和《大鱼海棠》之于中国动画电影创作的意义更多体现 在引领市场方向上。到目前为止,他们或许还不能形成统一风格,距离学派标准也有距离,但是良好的市场表现赢得了资本对国产动画电影的青睐,创作者也已经有 意识的开始在前端创意上着力,这种持续性进步将会体现在其续作中,并形成品牌效应,推动动画电影产业良性发展。在这个基础上,市场和政策也应当向动画电影 产业提供相应的支持。联想到近期《摇滚藏獒》的市场表现,深感忧虑。好的电影不应该被阻拦进入市场,多类型、多品种、多样化的电影应该是相得益彰,相互推 进,在一个已经拥有37000多块银幕数量的巨大市场空间中完全可以实现双赢乃至多赢。中国电影整体性的政策、管理和法治应当为动画电影创意、动画电影产 业发展保驾护航。

  文化自信与民族文化现代化转换、电影化呈现

  当前中国电影在国际传播中遭遇了各种结构性障碍,业界也存在一种普遍性的输出焦虑或者说对外传播焦虑。《功夫熊猫3》和《摇滚藏獒》则为中美合 拍动画做出了较好的示范作用,尤其后者作为具有全球视野的作品,中美团队共同参与全程创作,在跨国合作方面也有较高的完成度和融合性,是将中国元素、中国 故事和中国价值观与好莱坞技术团队嫁接的、着眼于文化共性的国际化产品,也是中国电影对外传播的一次有益尝试。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由于影片技术上过于好 莱坞,一定程度上遮蔽了中国元素的光芒,也缺乏中国美学的辨识度。《大鱼海棠》则在建筑场景和世界观设定上借鉴了中国传统古建筑和神话传说,尤其场景美术 颇具中国风,展示的中国民族美学风格极具观赏性。但是,影片也因技术形态及画风人设近似日本动画而饱受诟病,加之叙事薄弱,没能在美学基础上讲好中国故 事。这也集中暴露出当前的中国动画创作过于倚重外来技艺,模仿痕迹太重造成中国动画独创的风格和技术缺失,导致在民族化审美表达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憾。

  在日美动漫文化高度发达、遍布全球的今天,中国动画电影在美学和文化的自我身份指认上面临严峻的困境,亟待恢复和重建民族化风格。中 国动画电影要想实现原创发展,必须有文化自信,以及相应的中华美学自信、中华动画文化和美学自信,必须从民族化的审美上继承优秀的国产动画文化和美学遗 产,并继续深入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取经探宝,从中摸索出一条植根于民族文化基因、继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并与现代动画艺术、现代动画电影产业相结合的 道路。中国动画电影学派曾经蜚声国际,除在形式上大胆创新之外,内容上也高度秉承传统文化,在技术和美学上探索出了一条民族化的路径, 体现出强烈的中国创意、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老一代动画艺术家在特定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的实验性技术探索和纯艺术美学实践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依然具有先锋性 的引领价值,中国动画学派既成的美学技艺、审美风格和多样性的美术片种也应成为承续民族传统文化的创意源泉,在此基础上向中国传统文化探胜求宝,题材、故 事、技术全方位都可以借鉴。中国动画电影民族化,归根结底是要在中国动画遗产和世界动画现代性之间找到平衡点来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精神,体现中国力 量;在此基础上,尽最大的努力获得全世界的认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的有效国际传播。